close

這一篇呢
就來說說這些個死去的志士們吧!



第一位為戲捐軀的志士
是革命先烈楊衢雲

他的死
是史實

這是無可置喙的
相對的也就不予置評

只能說就這部戲來說
他必須死
必須造就故事山雨欲來的導火線



第二位死去的志士
是前太平天國將領方天
因躲避清廷追殺
而偽裝成戲班逃難到香港
會願意加入革命陣容
只是為了一圓其先人未圓的夢
但會死絕對跟革命無直接關聯

戲班是他的大本營
以他一個領兵行軍的人
不可能對其地理環境的熟識度會遜於清廷殺手
更何況
當陳少白告訴他
清廷派來的殺手頭子是閻孝國時
他第一個反應便是:來不及了!
已經準備要逃了

而且對於殺手們的腐蝕酸液攻擊
亦能全身而退
這樣的人說他逃不掉
我是不可能會相信的

會陣亡
完全出於對女兒的關心
為了讓女兒能脫離他這一代的恩怨
所以他花了忒多時間
在安排女兒的行藏

最後才會遭到合圍之勢
而被擊殺

他的死
是父親慈愛的展現



第三位死去的志士
是前少林武僧
賣臭豆腐的王複明

在劇中
他說的很明白
他沒用過一身武藝與人臨陣決鬥
也不知管不管用

只是憑著一股腦兒
想光大少林門楣的念頭
投身保衛孫文的行列

不過他個頭太大!
想不成為狙殺的目標
實在很難
所以會死
也是理所當然

但是他臨死前
把整個的牌樓弄倒
阻斷殺手的追擊
還要大家趕快走
一副分明要斷後的的氣勢
著實可歌可泣

看到這裡
我眼睛都快流鼻涕了



第四個死的志士
是方天的女兒
方紅

加入捍衛孫文的陣營
純粹是為了報父仇
以及完成父親未完的遺志

遺志這部份
我沒啥好說的
反正就是老梗

但報仇卻是她送死的最大主因

事實上
方紅是相當獨斷獨行而不合群的人
且看李玉堂找來的義士們
就屬她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脫隊
擅自追擊可能是殺父仇人的傢伙

不過
戲嘛!
如果讓她追殺仇人
就這麼沒意義的死去
編劇就會顯得十分兩光!

所以編劇安排她發現了清廷殺手的炸藥攻勢
於是她「可能」想起她到底是一個團體裡的小螺絲釘
因而奮勇鎖死敵人
讓對方的炸藥來不及推出引爆
終於和仇人共赴黃泉

她的死
純是劇情安排
必死無疑



第五個死去的志士
是落拓公子哥劉郁白

因為覺得生無可戀
再加上李玉堂長年資助他
所以為了報恩
便毅然決然地站在一個類似博望坡與長板橋合體的地形上
要撂倒所有追兵

也的確
他一個人就幹掉了除卻閻孝國以外的嘍囉
功不可沒

但他會死
完全是自找的!

凡是看過本片的人
一定知道
當閻孝國與他對峙時
其實沒對峙多久
閻孝國就旁若無人似的
從他旁邊走過
完全不把他放在心上

如果不是劉郁白手賤
硬要挑釁
甚至還把人家的小辮子給弄斷了的話
會讓人家氣得想殺人嗎?
不會嘛!

所以他的死真的是...
活該

電影看到這裡
我超怕的
因為劉郁白的戰死
讓我一點覺得都不感動
甚至想偷笑

我很怕接下來又是這樣的狀況
還好
後來的死者
都死得其所



第六位死去的志士
是有香港警察與賭徒雙重身份的沈重陽

一開始
他壓根沒想過加入革命
甚至還有點「為虎作倀」
只為了錢
就暗地跟蹤革命人士的落腳處
害得一群太平天國的天兵們慘死

當然
他是有良知的
所以當他知道自己的作為害死天兵天將時
他也十分良心不安的燒錢給他們

但會加入抗清陣營
則完全是其前妻使然

而他的前妻
也就是李玉堂的小妾
亦不是曉以大義
只是要他保護李玉堂周全

他的前妻開出的條件
很酷:
「如果你保護李玉堂
以後我們的女兒長大了
我會告訴她
她爹叫做沈重陽!」

總之這就是一段
賭鬼老子原不知道自己有個女兒
後來為了得到女兒認同
而戰的故事

我本來還以為
他的前妻會說:
「如果你保護李玉堂
以後我們的女兒長大了
我會告訴她
她爹是個大英雄!」

但想想
編劇設計的台詞更酷

於是他也成了志士之一
雖然他比方紅更脫隊
不過畢竟李玉堂沒邀請他加盟
就不能把他算是脫隊鬼

故事發展到後來
他跟閻孝國手下的頂尖殺手搏鬥
慘勝
無力再戰

他所能做的
不是跟最後的追兵閻孝國大打出手
(如果是這樣,那這部電影就是龍虎門了!)
而是用盡身命最後的力氣
以身撞擊奔馳中的快馬
拖累閻孝國的速度
讓他只能用走的

導演在沈重陽做出刺馬舉動前
一直讓他進行一種想像
一種永不可能實現的事
他與前妻一起騎著自行車載著小女兒的畫面

我想
真的是為了女兒
他才會做出這種自殺式的攻擊

他的死
則是另一種父愛的呈現



第七位死去的志士
是李玉堂家裡的車夫阿四

說到這裡
真的不得不好好誇獎一下謝霆鋒

雖說他主演的電影
我沒看過幾部

但是以阿四這個角色
他演得最好

完全把一個憨厚耿直
又天真純樸
與世無爭的僕人給演活了

在劇中
他的世界很小
只有李家上下
還有他的心上人阿純

其他什麼事
他都不懂
也不需要懂

會加入此一行列
竟只是因為這樣能替老爺分憂
孰不知這究竟是要呈現一種愚忠
還是人心的奴性

但不論如何
在戲中
我們在在的看到了阿四的忠耿

當李玉堂與兒子李重光起爭執
而想打孩子時
他站出來替少主挨了那一記打

當閻孝國追上護衛隊一行人
為了能讓少主逃走
他死命拖抱住閻孝國的腳
即使頭部慘遭許多重擊
也是不肯放手
以致最後被閻孝國扭斷脖子而死

這一切都是為了主人
這點很感人

但更感人的是他死後的鏡頭
導演特寫他身為車夫
肩上的毛巾
上頭不知是用繡的還是寫的的一個大字:純
那正是專屬於他的最後小天地!

看到這裡
觀眾不免會對阿四以及阿純的人生
唏噓不已

他的死
可說是一種極崇高的情操:為他人而犧牲



第八位死去的志士
是李家少爺李重光

在前一篇的角色介紹裡
已有說到
此人極為資優
年紀輕輕便已高中耶魯大學

不過俗話說的好
恃才傲物

因為太過有能耐
就容易自以為是

這個角色在劇中
是個讓父執輩都想揍他的人

他隨著革命憤青一同散佈傳單
被老父抓包
還跟老父爭執
引得老父想打他

他偷偷混進革命行伍
跟著抽籤
看誰得冒充孫文來引誘清廷殺手
最後果不其然抽到籤王
但當陳少白叫他回家
他又與陳少白爭執
惹得陳少白也想扁他

且看他口中說出頭頭是道的言論
但真要送死
仍是近死情怯

想來
這就是年輕人
行事完全憑一股衝勁
一股熱情
絲毫不顧後果

這樣的年輕人
不論是在古代
還是現在
甚或是未來
我想仍是會層出不窮吧!

但當他正式要假冒孫文前
他對阿四說了一句讓人不忍責怪的話:
「原來我活了十七年,為的就是這一個小時!」

這算不算了悟人生?
參透人生呢?

不得而知

只是當最後
閻孝國拿武器對著黃包車裡的這位「假孫文」狂刺猛刺突刺衝刺時
我居然有種莫名的感嘆

不是感傷
只是感嘆

原來這就是革命啊!

他的死
是那個世代所謂熱血的有志青年的寫照



第九位死去的志士
是清朝的將軍閻孝國
他官拜為何
領銜又為何
劇中沒有交代

我們只知道
他曾是陳少白的學生
而他本人也曾唸過洋學堂

相信很多人會覺得
狗屎!
他明明就是反派
明明就是要追殺孫文的
如果不是他
這些人怎麼會死呢?
志士怎麼可能輪得到他來當!

就我分析
他可能是志士的線索有三

且聽我道來:

其一

劇中他抓到其受業恩師陳少白
但閻孝國並不殺他
反是對其痛陳西洋船堅砲利之於中國的殘害之深
試想
如真像他所說
因為接觸過西式文化
而知西式文化之醜陋
那他絕對明白一個道理
那就是「大義滅親」

古人說:天、地、君、親、師
大義在前
連親皆可滅
師又算個鳥!
可他偏不殺陳少白

甚至後來陳少白用計脫逃
也不見他派人追捕
這是我懷疑他是為志士的原因之一


其二

故事中說道
孫文從日本來港
目的是要與同盟會十三省代表會晤
共商起義之大計

孫文遠在國外
而此行又是跑到大清割讓出去的英國領地
到底是在中國境內抓革命黨員簡單
還是抓一個旅居國外的亂黨頭子容易呢?

或許有人會說
擒賊先擒王
所以他才會想要幹掉孫文

但照我看來
以他們的情報能力
能對孫文的來港動線
瞭如指掌

再加上英國人已經說了
中國人的事中國人自己管
我想英國人的這種態度
只會直接跟清廷說
而不會告訴革命黨員
免得引來無謂的國際糾紛

既是如此
為何閻孝國不乾脆多派些人
守在其動線各地
甚至事先把那等待孫文的十三省代表一一誅殺
反正他應該會早一步收到英國人的消息
以便於他部署重兵

假使孫文抵達會場
一看到人都死絕了
我才不信他還有那個心力繼續革命下去

但閻孝國沒有這麼做
甚至他沒有派人針對孫文曾停留的地方
重新搜查
否則必有斬獲

我們只見到殺手部隊一味的往前追殺

這是我懷疑他是為志士的原因之二


其三

閻孝國下手極有餘地
除了劉郁白太白目
沈重陽自己跑出來給馬撞
阿四太纏人
還有另一個黃包車夫太倒楣
以及李重光注定穩死的以外

其實仔細看
那些阻他的革命黨人
都只是被他重手打傷

他不像手下
見人就殺就砍
完全沒有寧可錯殺不可放過的態度
這不是一個奉命殲滅革命黨的人應有的態度與作為

這是我懷疑他是為志士的原因之三


當故事發展到最後
其實不用陳少白在那邊哀哀叫說:
那不是孫文
車子裡的人不是孫文!
他心裡應該已經有譜
孫文早就不在車裡了

那何以他還要殺掉「假孫文」呢?

很多人已經想到他這是「豫讓擊衣」
至少做個樣子
好給自己心態上有個交代

不錯
確實該是如此

但我所想的卻更可怕

奉旨殺孫文
是不得不

但他心底可能也希望革命黨多少能為中國做點什麼
但他不能明目張膽的同意

他以變相的手法來促成孫文的成行
也就是人照追
遇敵照殺
但其實是透過犧牲
來向朝廷回報:
我盡力了!

換句話說
在他的計劃裡
他的手下本來就是來送死的

而阻他的志士
則是計劃中必須死的祭品
好來證明孫文有多難殺
只是人數他無法掌控

甚至連他自己
都是必須被犧牲的
否則空手回去不但得死
還可能禍延九族

否則他斷不會只帶那樣的人力
應當能徹底搜查十三省代表的落腳處
進而殺之

而他在一開始抓到陳少白時
就應該殺掉他
免得他有機會逃走
生出個貍貓換太子的手段

之所以懷疑他其實也是個志士
都是因為有太多身為將領
該明快為之
斬草除根的事
他都沒做

真的!
如果他照我說的去做
孫文不會有被掉包的機會
孫文更不會有機會見到活著的十三省代表

但是這些事還是發生了

還有人會說
那在真假孫文調包之前的街戰呢?
那些弓箭手的狙擊
總不會是假的了吧?!

老實說
這我就真的無法解釋
畢竟我說的是:我懷疑閻孝國可能是革命志士的一種
並不能完全肯定

要嘛
可以說這是孫文身為另類主角的主角威能使然
如果他那時就中箭身亡
滿清也就不可能被推翻
後來的歷史也就通通改寫了

所以這可以是:
因為是主角所以不死;因為不死所以是主角
此種理論的印證!

當然
也可以說
這都是閻孝國的安排
打從孫文上車開始
刺客們就已經盯得緊緊的了
他們不可能不知道孫文跟陳少白在哪輛車上
箭始終射不中主角一行人
全都是閻孝國授意

也許他只是告訴手下
到手的老鼠
要慢慢折騰才有趣
太快弄死就不好玩了

既然他是老大
屬下也只能聽命
反正你們這些個嘍囉
到最後都得死的
也不怕你們回去洩密




關於烈士們的看法
如上
到底有無道理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啦!

To Be Ccontinu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ephist Pheles 的頭像
    Mephist Pheles

    メフィスト フェレス

    Mephist Phe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