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最初源自於孫子兵法九變篇

該段原文如下: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圮地無舍,衢地交和,絕地勿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

所謂九變
指的是九種將領所需應變的事項
而君命有所不受
僅是末道

其原意為
將領在外征戰
仍需節守命令
但若遇特殊狀況
若不變通
則必亡之時
也得權衡
暫不理君命

只是到了後世
這段話被人斷章取義
曲解為...
就我們知道的那樣嘛

所以這一篇文章
便來談談
我們一般所不知道的
將在外
君命有所不受

以表演而言
表演者是將
導演則是君
那怎樣算是在外
就是正式演出時

一般而言
公演時
導演只能在散戲後
給演員筆記
告訴他
你今天好大膽
敢給我亂演!?
或是
你今天很不錯呢
晚一點來我房間
我會好好犒賞慰勞你的辛苦

但絕不可能在表演當下
發現演員脫稿演出
就一個箭步衝上台
賞演員幾拳
甚至直接從觀眾席開槍斃了他

因為那樣就真的毀了
除非
這演出
是荒謬劇
是超前衛小劇場
是消耗劇場(每一場固定槍斃飾演某一個角色的演員)

那麼
請接演這種戲碼的演員們
自己皮繃緊一點
保險買多一點...

話題切換回來

雖然上了舞台
演員最大
可是也不能就這樣亂搞
雖然演員的出發點
可能是臨場的即興
或是很ㄘㄨㄚˋ賽的救場

但是要跳脫導演的指示
是有先決條件的:

第一
脫稿的表現
要能讓導演感到驚喜
覺得
讚喔
我呷意
而不是讓他考慮
媽的
是不是該花錢請個殺手做掉這渾球

畢竟導演就是導演
讓導演不開心
自己往後的表演生涯
恐怕也不會好過
(當然...如果我們已經是很大牌演員...那...請導演自己LP捏緊一點)

既然如此
何必為難自己
跟導演過不去


第二
讓導演知道我們[可能]會玩什麼把戲

也就是說
想要上台後
就解禁
擺脫原先導演所給予的束縛
好施展更多的可能性
最好讓導演在他可以想像的範圍裡搞怪

一齣戲碼製作下來
導演與演員的共事期
想必不短
對於我們這樣的演員
會喜歡怎麼的把戲
如何的手段
導演其實心中有數

一旦上場了
他就管不了
但不論他接不接受我們的脫線
起碼讓他有個心理準備
至少就算我們捅了個大簍子出來
他也不會太驚慌失措

如此也算對得起他的祖宗十八代


第三
要是能事先說服導演
自己想玩的花樣
那是再好不過了

有注意到嗎
本篇與上篇文章其實主要是在於:諜對諜!

演員與觀眾
是諜對諜
台下不知道等一下台上會有什麼精采的內容呈現
台上也不清楚台下會對自己的表演有怎樣的反應

演員與演員
是諜對諜
沒有人知道
跟自己搭檔對手戲的傢伙
是不是會在自己忘詞累格時
雪中送炭的大好人
還是那種在自己頻頻出錯時
落井下石的王八蛋
(如果是後者...建議不妨先去廁所打一架...活著出來的人再來談還能不能上場)

演員與導演
是諜對諜
演員在排戲時
搞不懂導演到底在高深莫測什麼
講的話實在太深奧太玄妙了
導演在演出時
膽顫心驚害怕萬分
不曉得這些個演員會不會演著演著
就把自己千叮嚀萬交代
絶對不可以犯的錯誤
呈現給我們的衣食父母
讓觀眾來欣賞


但其實呢
這些個事嘛
除了演員與觀眾的對應關係外
其他都可以避免的
而方法只有一個
那就是溝通

而演員與導演的溝通
有時會較演員之間的溝通
更不易

演員之間
長久在表演上合作
會有默契出現
所以需要注意什麼
可能一個眼神
就能意會

但導演之於演員
往往會有一種
上司與下屬的心態存在

於是呢
演員雖然對導演的理念
頗有微詞
卻不敢跟導演提出

導演雖然明知自己適才的訓話
可能言重
卻又拉不下臉
跟演員認錯

導演認不認錯
我們不管
先管好身為表演者的我們

當我們對導演想詮釋的方向
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時
並不是以據理力爭的行為去處理
而是要從文本出發

向導演提出一套解釋
為什麼觀世音菩薩顯靈出場救苦救難時
不應該穿得像古人
是因為我們覺得祂在古代已經很像古人了
那在現代展露神蹟時
就應當穿著時髦
才跟得上時代嘛

與導演討論
以理說服導演
讓導演認同我們的想法
使導演知道我們也是有在做功課
也是很認真的演員

如此
他就會放心
樂見我們的即興
我們的救場

也必須在如此前提下
將在外
才真正有資格說
君命有所不受

不然
還是乖乖聽導演的比較妥當

否則
為此遭導演買凶殺人
結果自己又來不及加保
無法福澤家人
多划不來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phist Phe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